当前位置:首页 ->通知公告


关于做好全市冬季蚕桑生产的指导意见

      发布时间:     2024/12/12     点击数: 56270



今年的蚕桑蚕种生产是极不平凡,面临了多重困难和挑战。首先是气候异常:春季低温干旱,夏季持续高温、前期干旱少雨、后期台风暴雨;其次是桑树病虫害偏重发生,局部区域桑疫病、桑螟发生较重;再次是秋季发生大面积的农药积累性中毒,对蚕桑蚕种生产均造成严重影响,特别是秋季出现了“无种可制、无种入库”的历史罕见现象。虽经大家超前制定多项应急预案、全程跟踪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努力,尽力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,但对全市蚕业稳定与发展仍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,为切实做好今后的蚕桑蚕种生产工作,根据省蚕种所蚕种安全生产工座谈会的精神,对我市冬季蚕桑蚕种生产工作提几点指导意见,供各地参考。 一、群策群力,稳定蚕桑生产基础 蚕桑是传统的高效特色产业,是区域的支柱经济,是重点蚕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。稳桑园就是稳产业,稳定桑园是目前工作重中之重。蚕桑产业链涉及蚕种、蚕桑茧丝绸后道加工及贸易出口等众多环节,要积极向各级政府部门呼吁,要采取扎实措施稳定蚕业发展。一是继续推行适度规模发展桑园。不进则退,唯有发展,才能稳定产业。要超前谋划蚕桑生产布局,抓住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契机,努力消灭“插花田”,发展蚕桑特色专业镇、村,使桑园趋于集中连片,降低蚕桑生产风险。二是培植蚕桑规模大户及家庭农场。利用桑园流转等形式,切实保住现有桑园,发展蚕桑规模大户;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蚕桑产业的投入,不断壮大蚕桑家庭农场。三是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力度。提升桑园复种指数,加大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度,继续推进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,多渠道增加蚕农收入,稳定蚕桑产业。 二、坚持不懈,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蚕桑蚕种安全生产范畴涉及面广量大,要始终树立安全责任意识,坚持不懈常抓到底。一要精心抓好明春用蚕种平衡供给。因今年秋季全市蚕种生产严重不足,各蚕区蚕桑蚕种生产、经营部门,要及早做好用种数量统计,超前做好外购蚕种的质量把关和入库工作。二要建立多方协调联合机制。要加强与农业植保、森林防护等部门沟通联系,建立蚕桑生产与农(林)业病虫防治的协调机制。要密切关注明年春季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对蚕桑生产的影响。要重点破解“一机一药”(植保无人机、氯虫苯甲酰胺农药)对蚕桑产业生存的威胁。三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。各地蚕桑生产业务部门要协调和争取农业执法部门的支持,加强农药市场监管,杜绝在蚕区蚕期中违禁使用的农药种类。四要维护蚕种稳定生产。蚕种生产单位要积极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,争取财政资金支持,安抚好广大职工的生产情绪,做好后续的蚕种生产。五要做好蚕种冷藏保护工作。蚕种生产单位要强化值班制度,在蚕种保护、浴消、整理入库等期间要专人、定点、定时值守。特别是建有蚕种冷库的蚕种场要加强对各种设备的检测与维护,保证蚕种冷藏及后期的感温等工作万无一失。 三、择时而作,强化冬季桑园管理 各地要加强冬季桑园管护工作,切实改变目前桑园长势趋弱的状态。一是降低害虫越冬基数。针对今年局部区域桑园桑疫病、桑螟等病虫害严重发生的田块,认真做好清园、封园治虫等工作。二是冬耕施肥。要普施冬肥,以厩肥、堆杂肥、饼肥等迟效有机肥为主,结合冬翻将肥料施入。对桑园进行土地深翻,深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,其也是降低越冬害虫基数的辅助措施之一。三是建好水系。在冬耕的同时要疏通桑园水沟,清沟理墒,做到沟渠配套,沟沟相通,旱能灌涝能排。特别是返碱桑园更应加强此项工作。四是适时整枝剪梢。锯除桑树的死拳、枯桩、病虫害枝和细小的无效枝等。剪梢程度应根据枝条长度、桑品种、肥培水平而定。剪下的梢枝、修下的死拳枯桩等要集中销毁处理,防止病虫蔓延。 四、破解难点,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蚕桑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,其发展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。各地要结合蚕桑、蚕种生产遇到的实际难点,联合科研部门开展多形式的蚕桑、蚕种技术创新活动,切实改变现行蚕桑产业高强度的劳作模式。蚕桑生产重点区域要超前谋划、安排技术创新项目。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效率。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人工饲料育的试点工作。 五、结合实际,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各地及蚕种生产单位要充分利用冬季有利时机,针对今年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开展“培训班、现场讲课、面对面”等多形式的蚕桑、蚕种技术培训,努力提高蚕桑生产水平和蚕种质量。特别是今年秋季大面积的农药污染及局部区域桑病虫为害,要重点培训蚕桑生产安全防范措施、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等,为明年蚕桑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。 (信息来源:盐城市蚕桑技术指导站)
         
 
 

版权所有:盐城市蚕桑技术指导站   联系电话:0515-88230095    苏ICP备2021043236号-1   后台管理
联系地址:盐城市文港北路5号        技术支持:思源网络